我们如何将思想工具置于有内在意义的背景中?
原文:How might we situate tools for thought within intrinsically meaningful contexts? (andymatuschak.org)
可探索的解释和助记媒介很酷,但互动文章和间隔重复练习,离实际意义有很大距离:赋能环境的重点是创造成长和行动的机会,而不是技能培养。我们如何调整这些强大工具的设计,使它们能够被置于有深刻意义的互动之中?
如果间隔重复记忆系统的「练习环节」可以被完全删除,代之以构建一个人的真实环境,使「练习」通过日常行为自然发生呢?例如,Twitter 是一种可编程的注意力;常青笔记维护接近于间隔重复。相关笔记:间隔重复系统的主流文化圈热衷无意义的目标。
如果抽象文章可以带入社会环境中,使其具备意义,会怎么样?连接散文和其相关的 Twitter 对话
如果 「学习环境」被内在地嵌入其使用环境中会怎样?例如 The Primer++ 被嵌入到一个领域中,通过情景体验引导参与